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现代化
昆山市:为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做加“法” 昆山连续3年推出法治为民实事项目评议活动

  从设置集中晾晒区,到优化提升单元门厅,再到消除小区高层消防隐患,以前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如今都在依法议事中迎刃而解。作为昆山市陆家镇着力打造的“法治小区”,陈巷花园将法治元素融入小区各个角落,依托“援法议事”、乡贤工作室等议事平台,引导居民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主动“说事儿”,在协同共治中找到文明和谐小区建设的新密码。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昆山市委依法治市办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把握新时代公平正义的新需求,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连续3年推出法治为民实事项目评议活动,着力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法治服务,不断彰显法治为民温度、提升法治建设软实力,助力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

  与企相伴擦亮营商环境品牌

  受疫情影响,苏州年年有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的8万余尾观赏鱼遭遇滞销难题,但销往海外又有严格的准入门槛,这让没有出口经验的负责人曹丙军犯了难。在一次法律宣贯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的昆山海关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接,主动收集欧盟法规文件,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助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一尾尾观赏鱼顺利跃出国门。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昆山推进科学普法、公正司法、规范执法,督导各部门和单位当好政企桥梁纽带,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体验涉企业务办理、监督条例政策落实等活动,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着力打造优良的法治营商环境,在主动纾困解难中,让企业家和投资者放心投资、省心经营、安心生产、舒心生活。

  当前,昆山辖区海关注册企业20000余家,其中活跃企业6000多家。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昆山海关创新探索“嵌入式”普法,梳理出企业最关心的8类77项海关事务的办理流程,突出精准性和有效性,推进企业问题“清零”。为助力昆山建设全国首家自行车及童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昆山海关持续跟踪、收集国外自行车及童车相关技术法规,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36项,帮助自行车和童车企业调整产品设计、标准和工艺流程,争取更多话语权。

  作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规模破百万和地区生产总值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对每一个落地企业和项目都倍加珍视。沿着法治轨道,昆山积极构建实体大厅、网上审批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维一体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通过并联办理、核准改备案、告知承诺、简易审批、豁免清单、取消踏勘、容缺受理等系列政策,将审批周期压缩三分之二,审批时长比国家、省、苏州分别再提速50%、40%、25%。

  同时,昆山市行政审批局以助企纾困为目标创新服务举措,首创“1+2+X”市镇两级“双领办”制度,形成“全程代办+全员帮办”特色机制。2022年以来,昆山全市重大项目报建指导率达100%。

  细致入“心”护航美好生活

  物业纠纷涉及民生、关乎民情,群体性特征明显,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舆情。昆山市人民法院和昆山市住建局在全省首创“物业巡回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建立物业纠纷案件多元化解、诉调对接机制,搭建纠纷调处专业平台,推进建设“枫桥社区”。

  法庭整合包括法官、物业服务工作人员、律师等人员在内的23名特邀调解员,以物业费缴费率和物业公司起诉率为评估指标,通过调研走访,有的放矢推进诉源治理。此外,建立红蓝档案,引入公众评判和示范诉讼机制,客观评价物业公司及业主行为,构建多层次调解工作机制。法庭成立一年时间里,共受理诉前调解物业服务纠纷1139件,调撤率74.98%;受理物业纠纷案件291件,调撤率76%。

  法者,治之端也。昆山市委依法治市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借助全国人大法工委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援法议事厅”、“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建设的有生力量,努力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法治强保障,使自治增活力、德治扬正气。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推进,淀山湖镇与上海青浦等毗邻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两地每日通勤人员约7000余人。淀山湖镇不断发挥“发淀不打烊”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辐射力,分别建立以服务跨省边界群众为主体的“临沪尚法”淀山湖跨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服务辖区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尚美之家”职工法律服务站、以服务新型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跨省涉农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善治调庭”社区法律服务站,着力为两地居民构建跨省公共法律服务优质平台,实现跨省纠纷及时发现、介入、解决。

  精准选题全程督导落地见效

  前不久,昆山市2022年度法治为民实事项目评审会召开,来自昆山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5家项目实施单位陆续站上演讲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汇报各项目实施情况,并接受现场评议。

  “法治”是特色,“为民”是核心,“实事”是要义。昆山市委依法治市办着力推动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践行法治为民理念、优化法治惠民服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径,在用心办实事、倾情解民忧中,推动法治建设成果更好惠及于民。

  连续3年来,昆山市委依法治市办在每年年初开展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征集,突出“法治+为民”两大属性,坚持精准化选题,推动各项目内容彰显贴近群众心声、关系生产生活、紧扣工作实际、符合法治要求“四大特色”,真正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目前,已累计征集并组织实施“法治为民”实事项目146项,充分激发各单位依法履职、创新服务的动力和热情。

  昆山健全“清单+责任”两项机制,实施“法治为民”实事项目目录化管理制度,精选并发布年度目录,明确责任单位和项目完成时限,项目化推进,全程跟踪指导,定期报告工作进度。对完成进度脱幅严重、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一对一辅导,制发点对点提示函,形成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考评的“四有”工作规范,努力把群众期待转化为压力传导。

  “选题”“破题”之后,还有“评题”。昆山用好“督察+评议”两个抓手,发挥法治督察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法治为民”实事项目申报和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核。此外,开展“法治为民”实事项目专项督察,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法治督察专员、基层群众代表、新闻媒体工作者等组成评议团,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努力实现法治建设过程让人民参与、效果由人民评判、成果由人民共享,督导项目实施单位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不断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来源:苏州日报  2023-02-06)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