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域现代化
昆山市: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新征程上江苏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蓝图鼓舞人心,使命振奋斗志。昆山是承载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的地方,省委和苏州市委先后赋予我们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重大任务,为我们谋划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行动遵循。

  站在新起点、锚定新方位,昆山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标对表“四个必须”和“四个走在前”重大要求,按照省委和苏州市委部署,用行动践行、以实绩作答,传承弘扬“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的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谱写更加精彩的昆山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昆山紧紧围绕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去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80家、达到274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57.3%,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一流、创新动能强劲的创新城市。

  推进新兴产业成群成链。全面深化“2+6+X”新兴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固本”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强基”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元宇宙、先进计算、生命健康等50个“四链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主动抢占智能穿戴、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新赛道,不断筑牢万亿级规上工业“基本盘”,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增长极”,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未来产业“高原”“高峰”,力争未来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每年跨上一个千亿级台阶、到2025年达1.3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突破6000亿元。

  引聚顶尖技术落地生根。充分释放国家超算昆山中心、深时数字地球国家大科学计划、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等高能级科创平台磁吸效应,深入推进祖冲之攻关计划等“揭榜挂帅”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到2025年形成由35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瞪羚企业、80家上市企业组成的创新雁阵,让更多“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发展之果”。

  助力广大人才各展其能。紧扣“产城人”深度融合,全面推进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夏驾河科创走廊、花桥国际创新港等重点科创载体建设,精心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每年新建、投用科创载体超100万平方米,系统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十百千”计划,力争到2025年新增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50名、省级以上双创人才(团队)100名、创新创业硕博士2000名,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昆山因开放而立、因开放而兴,来自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8800多家外资企业在昆投资兴业,10万台商台胞在昆安居乐业,2022年进出口总额继续突破1000亿美元,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持续彰显。

  新征程上,我们将以“内聚”强协同、以“外联”拓空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助推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和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提升昆山开放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实力。

  着力打造对接上海“桥头堡”。积极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立足全球功能性节点城市定位,实施区域联动发展策略,向东面向上海致力打造数字经济实验区,向西融入苏州主城全力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向北联动沿江港口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向南协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倾力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努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明星城市。

  着力打造对台合作“第一城”。充分发挥昆山试验区、昆山金改区国家级平台作用,大力实施昆台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努力再造一个以两岸合作为特色的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深化昆台交流交往,用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青创基地等特色载体,精心建设两岸同胞增进感情、心灵契合、共同奋斗的台商大陆“精神家园”。

  着力打造投资创业“首选地”。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咖啡生豆交易中心、智能终端销售服务中心等载体,调优贸易结构,扩大进口规模,进出口总额持续保持1000亿美元以上。全面实施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开展“保要素、争订单、优服务、促发展”企业大走访,持续构建“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发展环境,助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五百行动”,昆山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第一等次,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新征程上,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推动农业更加高质高效。紧盯“稳面积”“稳产量”两个目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全面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吨粮田”。强化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等平台引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品农业、都市农业,持续擦亮阳澄湖大闸蟹等“昆字号”农产品品牌,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和未来农业发展先行区。

  推动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按照“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的思路,以湖为脉、以水为媒,片区化、组团式推进特色精品、特色康居、特色宜居乡村建设,努力实现“走到每个村都是特色田园乡村、看到每处景都是江南水乡风貌”。

  推动农民更加富裕富足。创新集体经济带动、新型主体培育、产权改革赋能、支农惠农扶持等体制机制,积极盘活村级资产,因地制宜打造文创、科创等载体,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休闲康养等新业态,全面推行“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业基地+专业农户”的富民合作模式,力争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万元、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4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至1.8:1以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昆山坚持用心用情惠民生、暖民心、聚民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高标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新征程上,我们将抓牢做实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这一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真正让330万新老昆山人都成为幸福的昆山人,让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成为圆梦的创业之乡。

  厚植民生福祉。持续丰富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供给,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加快建设3个综合公园、200个社区公园、500个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提供更多“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家门口“绿色福利”。持续放大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品牌效应,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让群众精神更富足,让城市底蕴更深厚。

  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实施基层治理根系工程、基石工程、乐居工程、智慧工程“四大工程”,推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更加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把安全生产作为今年“一号工作”,深入开展安全“四进四排查”集中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凝聚奋进合力。全面落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四敢”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主题活动,持续深化“三个一”行动,不断巩固“党建引领基层能力和作风提升年”成效,推动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更好带领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矢志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超越”,奋力推动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来源:新华日报 2023-04-11 作者系昆山市委书记周伟)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