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倡导理念

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发展,县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竞强争优,建设创新活力型更加富裕绿色现代化幸福县域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郡报告
20140821 引导绿色发展 建设绿色县域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成为一个紧迫的重大课题。县域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
  县域绿色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关工作,包含绿色经济、生态保护、宜居环境、两型社会、低碳经济等内容,需要增强分析经济发展的成绩与代价、产出与投入和节能减排等工作能力,加强技术进步和统筹发展等工作手段。
  县域经济要在激烈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竞争态势中保持“绿色”。县域要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少走弯路,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注重规划,制定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等,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中、集聚、集约效应。二是注重功能区建设,将县域划分不同功能区,统筹发展,拓展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三是注重城乡统筹,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四是注重环境生态建设,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选择污染少的合适项目。
  绿色环境、绿色宜居与绿色经济同样重要。保护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搞好生活垃圾处理,使县域环境更加宜居。
  县域绿色发展也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强化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约束条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推动了绿色县域建设,中郡研究所从第十届评价开始开展了全国百强县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了绿化、卫生、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先进县工作。下面是有关单位开展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总。
  一、中郡研究所开展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工作
  中郡研究所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围绕“一壮大三提高,建设富裕、绿色、幸福百强县”的指导思想,突出绿色发展,从第十届开始,进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
  在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有45个的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达到A+级,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具体名单见表1。


 

  二、环境保护部命名的“国家生态市(县、区)”
  自2006年6月起,环保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市(县、区)名单。前四批生态市(县、区)又称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第五批生态市(县、区)又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环保部公布的五批国家生态市(县、区)共有92个县级以上单位。从分批次来看,第一批6个,第二批5个,第三批27个,第四批17个,第五批37个;从行政级来看,地级市6个,县和县级市53个,县级市辖区33个;从分省市区来看,安徽3个,北京2个,福建5个,广东6个,河南1个、江苏35个、辽宁8个、山东4个、陕西2个、上海1个、四川7个、天津1个、新疆1个、浙江16个。
  在全国53个生态县(县级市)中,全国百强县有22个,占到了41.51%,表明县域经济强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比较注重生态建设。全国生态市(县、区)具体名单见表2。


 

  三、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2004年,贵州省贵阳市被评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之后,森林城市建设逐渐在全国兴起。截至2013年,全国有贵州、辽宁、湖南、四川、内蒙古、河南、浙江、广东、新疆、浙江、山东、陕西、江苏、湖北、江西、吉林、广西、重庆、山西、安徽、福建、云南、宁夏等23个省(区、市)的58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极大地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成为全社会办林业的有效载体。据国家林业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介绍,全国58个国家森林城市,在“创森”的头3年,年均新增造林约占市域面积的1%,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市民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2012年,全国64个“创森”城市完成新造林面积1880万亩,占全国总量的21%;共投入林业和生态建设资金800亿元,相当于中央林业当年总投资的60%。国家森林城市名单见表3。


 

  在58个“国家森林城市”中有6个域经济单位,分别是吉林珲春市,浙江临安市、龙泉市,四川西昌市,新疆阿克苏市、石河子市。
  此外,还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国家园林城市”,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联合开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以及一些社会机构、民间团体开展的有关绿色发展方面的工作等,都积极引导和推动了绿色发展工作。
  (中郡研究所整理,2014年8月21日)


中郡研究所始创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积极开创和推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

微信公众号

电话:010-88111629 邮箱:zjjjfzyjs@163.com

版权所有:中郡研究所| 制作维护:中郡所•中郡县域经济网(原中国县域经济网)| 京ICP备15065701-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478号